8月6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東北冷渦科研業務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進一步提升東北冷渦及其高影響天氣精準預測預報預警業務能力。
《方案》明確,到2023年,初步實現對東北冷渦發生發展規律和影響機制的科學認識,建成較為完備的東北冷渦個例多源數據集,東北冷渦影響區域觀測站網布局有效優化,冷渦天氣背景下的暴雨和雷暴大風、冰雹、龍卷風等預警能力明顯增強;到2025年,建成較完善的東北冷渦監測預報預測預警業務技術體系和較完善的冷渦影響區域觀測站網布局,東北冷渦科研業務綜合能力有效提升,預報預警水平大幅提高。
中國氣象局近年來不斷完善東北地區觀測站網布局,建立了從短臨到中期的東北冷渦智能網格預報業務流程,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預報產品體系和發布流程。但仍存在中小尺度和立體監測能力不足、災害性天氣和氣候研究基礎薄弱、精準精細預報業務能力不足、科技創新和集約攻關能力不足等問題。
圍繞提升東北冷渦監測預報業務能力,中國氣象局計劃在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冷渦高影響區域,新建和升級各類氣象觀測設備,加強地-空-天立體觀測;發展基于衛星、雷達的初生對流智能識別及跟蹤技術和基于人工智能的短臨預報預警技術,研發次季節-季節尺度的客觀氣候預測方法,開展東北冷渦對農業致災風險的精細化氣候區劃,發展災害對作物長勢、糧食產量影響的監測診斷、風險模擬等。
聚焦提升科技攻關能力,中國氣象局將改進氣候模式物理過程參數化方案,提升模式對中高緯地區大氣環流的預測技巧;推動全球變暖背景下東北冷渦異常成因的物理機制研究;開展東北冷渦與中高緯天氣系統相互作用機理及氣候影響等研究;推進龍卷風等強風暴客觀自動識別技術、東北冷渦云微物理特征及其參數化方案研究;建設分鐘級冷渦強對流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等。
中國氣象局還將建立東北冷渦定義行業標準和歷史個例多源數據集,與東北、華北、華東等冷渦高影響地區氣象部門及相關科研院所開展協同觀測科學試驗,建立中國氣象局東北冷渦研究開放重點實驗室,組建攻關團隊,進一步提升科研業務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