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國氣象局印發《高溫監測預報預警業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加快推進我國高溫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建設?!斗桨浮诽岢?,到2023年,初步形成科技驅動、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全球高溫監測預報預警業務體系;到2025年,全球高溫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能力明顯提高,高溫氣象服務范疇顯著拓展,氣候變化應對能力顯著提升。
圍繞完善高溫監測業務,中國氣象局計劃開展基于衛星遙感的高溫監測;開展不同下墊面的高溫觀測試驗和影響監測分析;建立精細化網格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監測業務,將全球高溫實況產品分辨率提高至5公里,中國區域提高至1公里,實現高溫監測范圍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全球重點區域拓展。
聚焦進一步提升高溫預報預測準確率,中國氣象局將建立重點區域極端高溫事件的預報預測模型;基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發展高溫天氣預報技術,提升高溫天氣精細化預報預警能力;建立次季節(11天至60天)高溫客觀化預測業務,形成全國25公里分辨率的次季節高溫網格預測產品;開發國省一體化的高溫氣候監測預測業務平臺。
針對增強精細化高溫氣象服務能力,中國氣象局將提高高溫預警信息精準靶向發布能力和傳播效率,建立基于預警信息的高溫敏感地區、人群的預警發布策略模型;建立高溫環境健康氣象風險預報預警業務,以及與能源行業深度融合的高溫氣象服務業務;改進高溫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精細化氣象服務,研發農作物關鍵生育期高溫熱害影響監測與定量評估技術等;與相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提升面向高溫影響用戶的預警信息精細服務能力。
此外,中國氣象局還將開展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高溫特征和變化機理研究,加強高溫天氣及其影響預報技術研究,以及極端高溫事件預測技術研究等。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高溫氣象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核心技術研發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高溫監測精密度不夠、極端或持續性高溫事件預見期較短等問題。根據《方案》,中國氣象局將在北京、江蘇、浙江、廣東和重慶等5?。ㄖ陛犑校╅_展高溫監測預報預警業務體系建設試點,先行先試推進我國高溫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