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后,全球的目光將再度聚焦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圣火將在砥礪奮進的中國再次點燃,與賽事舉行密切相關的氣象保障,也進入準備工作的沖刺階段。
近段時間以來,中國氣象局多次召開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協調小組全體會議,完善保障服務應急預案,對決戰決勝階段氣象保障服務再部署、再優化。
在北京和延慶賽區,實戰檢驗已經開始。“相約北京”系列冬季體育賽事已經陸續展開,正撞上侵襲的寒潮,對此MOC(主運行中心)現場服務團隊、北京賽區及延慶賽區預報服務組、城區外圍氣象服務團隊高效聯動,及時發布預報預警,提早發布重要天氣報告,組織新聞發布會,重點提示寒潮過程對冬奧測試賽影響,同時圍繞城市運行開展能源調度、供暖、交通運行等專項服務。
10月27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以下簡稱“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已進駐賽區氣象中心半月有余的氣象服務團隊與往常一樣,開展每日兩次的賽場天氣預報演練,再次熟悉更新過的預報系統。同時,鑒于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和云頂滑雪公園新建了“防風墻”,為精準測風,場館內外對比觀測試驗也正緊鑼密鼓地展開。
為舉辦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氣象人一步一個腳印,已跋涉多年。
這一路,高位推動,機制日益健全。早在2016年,中國氣象局就成立了冬奧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拉開冬奧氣象服務籌備的大幕。2017年,舉全局之力建成中國氣象局冬奧氣象中心。同年,北京冬奧組委和中國氣象局簽署《冬奧氣象服務協議》,明確冬奧氣象服務內容和要求,冬奧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加速推進。2020年10月,調整組建北京冬奧會氣象服務協調小組,進一步優化了部門為主、軍地協作、統一指揮、各負其責的氣象風險防控體制機制,為冬奧氣象保障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組織領導和制度保障。
這一路,厲兵秣馬,科技實力盡顯。“兵”是“神兵”——以冬奧賽場為核心,441套現代立體探測設施構建起超精細復雜山地+超大城市一體、三維、秒級、多要素的冬奧氣象綜合監測網;對標“百米級、分鐘級”精準預報要求,京津冀區域500米分辨率、冬奧山地賽場核心區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鐘快速更新的CMA北京模式體系建成?!榜R”是“快馬”——以冬奧氣象綜合可視化系統等為主體的冬奧氣象預報服務支撐平臺已在前期多項賽事中得到應用;覆蓋三大賽區的信息網絡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專網+云端”多點靈活的視頻會商系統,異地實時備份高性能計算資源也為氣象保障提供良好支撐。
這一路,盡銳出戰,服務效益顯著。以北京和河北氣象部門為主體,來自國家級業務單位和多地氣象部門的業務骨干組成共52人的冬奧氣象服務團隊,連續4年冬季進駐賽區開展實地演練,堅持英語訓練,輔以出國培訓、賽事觀摩等手段,并在實戰磨合中不斷提高團隊業務水平。同時匯集各方智慧,“智慧冬奧2022天氣預報示范計劃”之中,來自氣象部門、科研院所、大學和社會企業等22家單位同臺競技、取長補短;廣泛的國際合作中,有關賽時組織保障、山地氣象服務等經驗交流學習更加順暢。今年以來,氣象部門成功保障冬奧會工程建設平安度汛,并在年初保障雪上項目測試活動中實現高影響天氣“零漏報”、實戰服務“零差錯”,得到各界一致肯定。
當前,冬奧會籌辦已進入全力沖刺、全面就緒、決戰決勝階段,氣象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冬奧會籌辦工作和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持續完善氣象服務保障運行機制,推進團隊能力建設,精益求精抓好冬奧氣象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