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三年的“考核”,被譽為“一帶一路星”的風云二號H星交出怎樣的成績單?12月13日,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公布了一組數據——自2019年1月業務運行以來,風云二號H星每日接收28幅全圓盤云圖、20幅北半球云圖,現已接收5.5萬幅云圖。
太空定點位置西調后的風云二號H星,彌補了全球氣象衛星對印度洋及中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區的觀測盲點,天生帶有“一帶一路”建設服務屬性,其5萬余幅云圖被廣泛應用于阿拉伯海氣旋風暴、斯里蘭卡洪澇等自然災害應對中,踐行著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上“中方愿利用風云二號氣象衛星為各方提供氣象服務”的鄭重承諾。
“從風云衛星遙感數據服務網獲取的風云二號H星各通道圖像及云頂溫度、云分類等產品,為我們日常天氣預報服務提供了有益幫助?!奔{米比亞氣象局天氣預報員維爾霍·恩德涅瑪在上個月的風云氣象衛星國際用戶大會上說,由中國氣象專家現場協助配備的風云三號氣象衛星接收處理系統也在該局安了家,可實現衛星數據實時獲取,依此生成的湖泊、植被等監測產品增強了其環境監測服務能力。這對于常年飽受干旱困擾的納米比亞至關重要。
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愈加頻繁的當下,不只是風云二號H星,整個風云氣象衛星家族都在竭力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全球的氣象預報、自然災害應對和生態環境治理。不久前成功發射尚處于在軌測試階段的全球首顆民用晨昏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三號E星、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云四號B星甚至已提前接到國際用戶“需求訂單”,期待盡快為其所用。截至目前,使用風云氣象衛星數據的國家和地區已達到121個,其中包括8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全球92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學員接受了相關技術培訓。
今年6月6日和7日,斯里蘭卡分別因暴雨洪澇、海上貨輪溢油接連尋求援助,申請啟動風云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獲得了風云氣象衛星專屬應急數據和監測分析報告,用于險情處置。深受其益的斯里蘭卡氣象局自此對利用風云氣象衛星開展洪澇等災害監測表達了更加強烈的需求和意愿,主動向中國氣象部門提出通過視頻會商開展專題技術研討。
“我們今年已為斯里蘭卡、孟加拉、緬甸、尼泊爾等國家啟動應急保障機制20余次,以應對潰壩、火山噴發、強降雨等災害?!眹倚l星氣象中心主任王勁松表示,對標國際應急機制,我國正在推動風云四號A星、風云三號D星、風云二號H星加入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值班衛星”序列。
以前,被援助國家最關心的問題是:收不收費?“事實上,從數據服務、信息接收平臺到遙感應用產品以及技能培訓都是無償提供的,在數據獲取方面國際用戶與中國用戶享受同等待遇?!敝袊鴼庀缶诌b感應用服務中心副主任咸迪說。
如今,彼此交往中積累的信任感、中國氣象科技加持帶來的安全感,日漸成為風云氣象衛星國際用戶“朋友圈”的潤滑劑,讓主動上門服務和用戶自主下單、普適化服務和定制化服務多種模式在一次次實踐中升級增效。發展中國家對風云氣象衛星數據的應用和研究越來越多。而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由于風云氣象衛星數據降低了數據同化系統初始狀態的誤差,優化了數值模式預報結果,出于對數據質量和效益的認可,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數據同化、短臨預報、海洋監測等業務和研究中所使用的風云氣象衛星資料也在逐年增加。僅2021年,風云氣象衛星國際用戶提交數據服務訂單2000余個,下載數據文件超過900萬個,數據量超60TB。
“十四五”期間我國計劃再發射5顆氣象衛星,到2035年實現第三代風云氣象衛星綜合觀測體系的更新換代,將更精細服務“一帶一路”沿線,造福全世界人民,將承諾踐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