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九十年代以前所建的基層氣象站絕大多數局站合一,隨著地方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某些周邊環境嚴重影響了氣象觀測條件,所以自動氣象站便遷移到郊外。局站合一的觀測站,值班室空間偏小,不能滿足工作需求,局站分離的觀測站,雖然空間得到了擴展,但功能布局上也不盡合理。無論哪種形式的觀測站,都與現代觀測技術要求存在一定的距離。
隨著通信網絡的加強和保障能力的提高,目前基層自動氣象站全部配備了電信和移動雙網通信,配備發電機和功率不低的UPS電源,因為缺乏合理的布局規劃和相關的驗收標準,在歷次項目建設或升級改造工程中,幾乎都是圖省事、方便,設備隨便放,管線自由拉,只要實現目的便可,而在整體布局規劃、形象外觀方面嚴重欠缺。有的觀測站因條件所限,室內放置了通信網絡機柜和功率較大的UPS電源,產生的噪音很大,一方面給工作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通風散熱不好,設備也容易出故障,其次是無秩序的線路布設,給維護保障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基層自動氣象站綜合改善涉及的內容雖然很多,但關系到人和設備的工作環境改善應該是最主要的項目,改善的目的一個是實現人的工作場所安靜、舒適,另一個是實現設備的工作場所安全、技術達標。有鑒于此,基層氣象觀測站在建設或改善中應至少劃分出三個界限明確的功能區,即工作值班區域、通信網絡區域、數據采集區域,以達到現代氣象所具備的各項要求。工作值班區就是測報值班室,室內放置業務計算機、打印機、監控器等辦公設備,盡量不要放置UPS及其它噪聲大的設備,給業務人員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在通信網絡區域,放置UPS、電源控制器ATS、網絡通信機柜等設備,該區域必須保證通風、散熱、無塵環境、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操作,避免違規或誤操作等情況發生。數據采集區即觀測場,該區域重點加強防雷、防靜電措施。
氣象觀測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測報人員已經從繁重的體力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轉向設備維護、技術保障方面?;鶎?strong>自動氣象站經過綜合改善后,有了劃分明顯的功能區,標示明確的設備線路布設,通過實行規范的操作與管理方法,可以使得業務工作人員很快熟悉和掌握工作場景,達到快速排除設備故障的要求,可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