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氣象基礎設施建設
各氣象部門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編寫制定完善的氣象災害防御規劃,提高其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方面的重視度,為農作物種植者提供可靠的氣象信息,并帶領他們一起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具體而言,氣象工作人員要在工作中融人以人為本的意識,并依據科學發展觀的相關指導,提升自己的認知高度,站在更高層次來看待基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站在戰略性層面來防治農業氣象災害。其次,氣象局要加大氣象災害防御措施的宣傳教育工作,讓農作物種植者都能夠懂得一定的災害防御技能。比如,為了減少低溫寡照天氣對當地設施農業的影響,當遇到持續冷空氣人侵或者連續陰冷天時,可以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采取系列措施對設施農作物進行適當保護。為了防止農作物受凍,白天可以在室內燃放煙熏劑,增加日光或白熾電燈數量,以此來增添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光照,并達到提升溫度的作用。但是,為了創設適合農作物夜間生長的光照和溫度,需要關燈10個小時,以達到早晚補光增溫的目的。
(二)強化氣象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
在我國的各地區氣象服務部門中,各領導人員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踐行國家對于促進農業發展所制定的政策,落實農業氣象服務的相關要求。并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建立健全權力責任體制,轉變氣象信息監測、傳播等工作人員的落后觀念,強化農業氣象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促使其在工作中加大對農業氣象信息的監控力度,并通過專項培訓等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提高其利用現有數據資源對農業氣象信息的預測能力。以及時為農民提供準確的農業氣象信息,給農民留以足夠的時間采取各種農業保護措施,減小重大氣象災害給農作物帶來的影響和破壞,維護農業生產的穩定,幫助農民增加經濟收益。比如,依據近些年來各地區氣溫、降水等因子的變化情況,科學預測低溫凍害天氣的持續日期,冰雹的降臨日期,并將信息提前發布,讓農民做好準備,減少災害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建立健全各地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
在各區建設過程中,國家要加大財政投人在公共氣象服務設施 建設方面的投人,建立健全地各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對于已有的公共氣象服務體系要對其進行檢測并深化對其運行體制的改革,在發揮農業氣象服務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強化其氣象服務能力,為農民提供可靠的農業氣象信息。具體而言,在建立健全地區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時,可以適當增加對地表溫度、淺層地溫、深層地溫、雨雪天氣狀況、水汽蒸發量、太陽光照以及是否有冰雹霜凍等氣象災害的內容播報。并增加氣象信息的播放頻次,爭取讓農民及時了解相關的氣象變化情況。此外,還可以在地區建立氣象信息解說小組和氣象科普宣傳員,定期對農民進行氣象知識培訓,強化農民對氣象信息的認知,提高其應對技能,進一步提升當地基層農業氣象服務水平。
更多關于農業氣象服務可詳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