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氣象事業的不斷發展,全省各縣局基本已全部建成全新的自動氣象站,然而根據省局業務處的統計記錄,從建成的自動氣象站發生故障的概率來看,由于雷擊造成的設備損壞而影響業務正常運行的情況占到了80%以上。因此對自動氣象站進行系統的防雷分析,設計一個完整、適當的防雷方案 ,切實保護自動氣象站有關設施免遭雷擊,不但為業務工作的正常進行與運轉提供了有效保證,而且為觀測站值班員營造了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自動氣象站雷擊防護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幾乎涵蓋了目前雷擊防護的方方面面,包括直擊雷、感應雷及雷擊電磁脈沖保護,根據《河南省自動氣象站接地與防雷工程建設方案》,結合自動氣象站實際情況,建筑物、自動氣象站風向桿等設施直擊雷的雷電保護。
直擊雷是指雷電直接擊在建筑物等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為使雷電浪涌電流泄入大地,使被保護物免遭直擊雷或感應雷等浪涌過電壓、過電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電氣設備、線路、網絡等帶電金屬部分,金屬護套,避雷器,以及一切水、氣管道等均應與防雷接地裝置作金屬性連接。
防雷接地裝置包括避雷針、帶、線、網 ,接地引下線、接地引入線、接地匯集線、接地體等。根據自動氣象站情況,風向桿、地溫、雨量計、觀測場圍欄等防直擊雷設施應一并接入地網。為防止反擊,以往的防雷規范對防雷接地與其他接地之間提出一整套限制措施,即規定兩類接地體和接地線之間的最短距離。在有些情況下,間距無法拉開到規定值時,則要采用嚴密的絕緣措施。
防雷接地,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及《自動觀測站》執行。由于接地的良好狀態對防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所以在制作接地體時一般采用40mm×40mm的角鐵,每根長2.5m,間距約5m垂直打入地下,頂端距地面約0.5~1.0m,頂端再用40mm×40mm左右的扁鐵全部焊起來,構成一個統一的接地系統。
另一方面就是信息系統的防雷保護與常規的防雷保護是有區別的。如建筑物與非信息設備防雷根據 IEC- 1024《建筑物的雷電防護》和 GB50057- 94 來進行的,而電子信息系統的防護是根據電磁脈沖防護標準進行的防護,其國家標準為GB50174- 93及QX3- 2000《氣象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沖防護規范》。
更多關于自動氣象站內容可詳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