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動氣象站觀測數據缺測處理辦法
1、日極值缺測
一天中,若臺站中的氣溫、相對濕度、氣壓等的自動觀測記錄出現部分缺測或極值異常,對于可以準確判斷在異常時間段內沒有該日極值的,應從其他正常時次的記錄中挑選該日日極值;若不能準確在異常時間段內是否有該日極值,則該日日極值應按照自動氣象站、人工觀測、自記紙的順序進行挑選;若是從人工觀測或自記紙挑選的日極值,需要極值出現時間進行缺測處理;若自動觀測和人工觀測到的極值相同,其出現時間應按照自動觀測記錄時間為準;若臺站沒有人工觀測記錄,日極值應從現有的自動氣象站時極值中挑??;若自動觀測記錄全天均出現缺測,則除了地面、草面最高和最低溫度根據缺測處理外,其余氣象要素的極值應從人工補測的定時觀測記錄中挑選。
2、風向風速數據缺測
業務中規定,若新型自動氣象站風向、風速數據記錄缺測,則正點時次的記錄應依次按照正點前10min記錄、正點后10min記錄、備份自動站記錄的順序進行替代。其具體操作步驟為:若瞬時風向、風速缺測,缺測數據可以使用備份站數據替代;若備份站數據缺測,應將風向、風速數據按照缺測處理;若2min和10min風向、風速數據缺測,按照正點前10min記錄、正點后10min記錄的順序替代,若正點前/后10min的自動觀測數據均出現缺測,可以選用備份站正點時刻的觀測數據替代,若備份站正點數據缺測,應按照缺測處理。
3、降水量數據缺測
在地面氣象觀測工作中,若觀測人員發現只有降水記錄卻沒有降水天氣,需要刪除該時次內的所有小時和分鐘降水量數據。在“時降水量”對應的單元格中輸入“―”,并該時段內所有的分鐘降水量數據選中并輸入“―”,應詳細標注到值班日記中。對于在降水天氣結束后仍舊有降水量數據的情況,降水量在0.1~0.3mm之間,且降水時間在2h內,可以將其判定為滯后降水,如果可以準確判定該滯后降水是傳感器故障造成的,應將該時次內的“時降水量”數據減去滯后降水量數據,隨后將分鐘降水量表格中的滯后降水刪除,在質量控制完成后保存退出。選中降水停止時次對應的數據,將滯后降水累加到時降水量和分鐘降水量降水停止的那分鐘內,否則直接將滯后降水刪除。若臺站夜間不守班,而滯后降水卻出現在20:00~08:00期間,因不能準確判斷滯后降水出現的時間,此時應按照正常情況處理,并詳細標明到值班日記中。
4、蒸發量數據缺測
若蒸發量數據缺測是強降水天氣引起的,可以根據蒸發量指標偏差程度來處理缺測數據。日蒸發量偏差值=(1-日實際觀測蒸發量數值/歷年該時刻日蒸發量平均數值)×100%,若日蒸發量偏差值低于±10%,蒸發量數據還有使用價值;若日蒸發量偏差值在±10~±20%之間,此時的蒸發量數據還能使用,應在備注欄中詳細標明偏差問題;若日蒸發量偏差值在±20%以上,需要將蒸發量數據按照缺測處理。若蒸發量缺測時間在1h內,可以通過內插的方法求出缺測的蒸發數據;若缺測時間超過1h,應對當日的所有蒸發量數據按照缺測處理。對于雙軌運行觀測模式的臺站,當自動站觀測到的蒸發量數據缺測,缺測數據應使用人工站替代。只要在蒸發量日合計一欄中有人工站蒸發量觀測數據,則該日的蒸發量數據就不會按照缺測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