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9日中午,四級颶風“艾達”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富爾雄港附近登陸,登陸時風速約為67米/秒,相當于超強臺風級別。據報道,“艾達”是歷史上襲擊美國大陸的第五大颶風。利用即將升級的GRAPES_GFS全球同化預報系統,中國氣象局首次對影響我國以外的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進行預報。
GRAPES_GFS全球模式升級前夕,被普遍認為“極度危險”的颶風“艾達”(IDA)影響美國。圖為中國氣象局利用全球模式對颶風“艾達”和“諾拉”(NORA)開展的針對性預報,預測其從世界時8月28日0時起,120小時內的移動路徑和風力影響。
臺風是影響全球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精準的預報是防災減災精準施策的基本保證。9月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GRAPES_GFS全球同化預報系統實現版本升級。升級后,我國將具備全球范圍內熱帶氣旋的數值預報能力,在賦能“一帶一路”、海洋強國建設的同時,還將惠及全球受熱帶氣旋影響的國家和人民。
“這是一次從無到有的改變。”全球熱帶氣旋數值預報關鍵技術開發及業務系統建設團隊負責人麻素紅博士表示。版本升級后,我國針對熱帶氣旋的預報范圍將從之前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擴展到全球,不僅能夠填補對西北太平洋、南海以外其他海域熱帶氣旋預報的空白,還標志著我國已具備全球熱帶氣旋監測預報服務能力。
除了擴大預報范圍外,升級后的全球模式對熱帶氣旋的預報能力也更勝一籌。研發團隊基于四維變分同化系統發展了新的渦旋初始化技術,將過去時間間隔較粗的熱帶氣旋數據細化為逐小時的數據信息連續同化,使得熱帶氣旋路徑預報誤差顯著減小,預報能力明顯提高。此外,升級后的全球模式還破解了此前熱帶氣旋在環流條件變弱或下墊面情況較復雜時,“風眼”識別和定位困難的問題,進一步提升了熱帶氣旋的路徑預報能力。
根據全球預報對服務產品的需求,研發團隊不僅專門開發了全球紅外及水汽云圖、熱帶氣旋路徑疊加120小時累計大風、熱帶氣旋強度等產品,還針對西北太平洋、北印度洋、北大西洋及東北太平洋等重點海域開發區域產品,有力支撐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工作開展。
對我國臺風預報業務而言,升級后的全球模式可與區域臺風模式形成互補。全球模式可以提供更為準確的中長期路徑預報,而對于臺風強度、結構預報以及登陸臺風的風雨預報,區域臺風模式則“看”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