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5日《強對流(大風)監測預警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方案(2021-2025年)》印發后,該項工作已在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廣東等7個試點省份氣象局取得階段性進展。
黑龍江省局打造 “一基礎、三平臺、三支撐、五能力、五機制”強對流(大風)監測預警服務模式。該省統籌綜合觀測布局,以“分類強對流預報”和“強對流預報短期化”為業務發展方向,完善大風災害防范應對法規和標準,推動政府健全應急聯動機制;建設哈爾濱、綏化、齊齊哈爾等大風災害監測預警服務示范市。
上海市局銜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和“十四五”規劃,與相關省局共同制定《泛長三角強對流(大風)災害監測預報預警服務示范區建設方案》;與相關部門、行業深化不同場景的大風風險預警服務,以數據、技術、系統、機制為發力點,嵌入城市運行管理指揮系統。
江蘇省局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規劃并啟動觀測站網建設,通過對近期強對流天氣的復盤,開展強對流(大風)省-市縣扁平化流程優化和試驗,建立流域聯動共享機制;發揮南京創新研究院技術支撐作用,提前開展強對流災害風險普查,強化政府決策指揮能力。
浙江省局將大風等強天氣應急聯動融入基層網格治理體系,推動與省防辦聯合發文,參與極端天氣災害短臨預警分析應用試點;與省科技廳開展聯合攻關,建立雷暴大風、冰雹和龍卷等災害天氣智能識別模型,開展高時空分辨率強對流大風預警和智能推送。
山東省局做好強對流(大風)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服務工作,以汛期服務作為檢驗方式,升級預報業務支撐平臺,將降水、氣溫和強對流客觀方法預報產品接入省氣象業務一體化平臺共享。
湖北省局爭取政府重大項目支持,將強對流預報預警服務體系建設納入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項目;設計強對流(大風)觀測方案,發展強對流分類識別預警技術;與應急管理部門建立高級別預警應急響應機制,與交通運輸部門聯合開展強對流(大風)預警服務,與省住建廳聯合印發房屋市政工程施工現場不良氣候和極端天氣預警應急響應指南(試行)。
廣東省局發展龍卷監測預警業務,與應急部門共推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建筑行業、旅游高風險區的雷暴大風快速靶向發布流程;實施《廣東省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氣象安全管理辦法》,聯合文旅、應急管理部門加強玻璃棧橋、滑道類高風險旅游項目災害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