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北方降雨、南方高溫以極為罕見的超長待機時間,創下多項歷史紀錄。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9月1日至10月6日,北方地區降水量為歷史同期最多,在連續降雨影響下,黃河接連形成2021年第1至3號洪水;而南方正在遭受連續高溫炙烤,江南中南部、華南中北部高溫日數超過20天,十余省份氣溫創下歷史新高。
京津冀等9省份降水量為歷史最多
華北多雨的時節,通常為每年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即“七下八上”。然而9月以來華北乃至北方多地一輪又一輪的降雨過程,似乎讓這個規律在今年失效了。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9月以來,北方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1.4倍,為歷史同期最多。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遼寧、甘肅、陜西、山東和山西9?。ㄊ校┙邓烤鶠?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指出,在北方地區中,又有幾處降水比較集中的區域:京津冀晉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3倍,黃河中游降水量偏多2.8倍,黃河下游降水量偏多3.5倍,均為歷史同期最多;東北地區降水量偏多1倍,為歷史同期次多。
連續降水,似乎不再是南方地區的“專利”。9月以來,有88個國家站極端連續降水日數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16站突破歷史極值,其中,河南正陽、山西絳縣分別以19天和13天進入前三。
全國及15省份氣溫分別創歷史新高
與北方秋季極為少見的多雨相對應的是,同期南方遭遇了罕見的連續高溫。9月以來,江南大部、華南北部等地高溫日數普遍有5天至20天,其中江南中南部、華南中北部超過20天。9月17日至10月5日,南方133.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遭受35℃以上高溫影響,其中38.9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遭受37℃以上高溫影響。
周兵介紹,持續高溫影響下,9月以來,貴州、湖南、福建、江蘇、浙江、甘肅、廣東、重慶、寧夏、江西、上海、湖北、四川、廣西和安徽15省(自治區、直轄市)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
其中,廣西東蘭(39.2℃)、廣東普寧(38.3℃)等6個國家站日最高氣溫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全國有27個國家站連續高溫日數達到極端事件監測標準,其中廣東河源和潮陽分別以21天和6天突破歷史極值。
原因在于東亞夏季風的異常南撤
北方極端降水和南方極端高溫在數據上不斷打破紀錄,在現實中更是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一方面,9月以來的暴雨洪澇已經造成湖北、河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南、山東、青海等19省(自治區、直轄市)受災。在9月16至20日覆蓋四川盆地、西北地區東部至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南部的區域暴雨過程中,受50毫米以上降水影響的農田面積達到了28.4萬平方公里。
而另一方面,南方的持續高溫,造成了干旱的持續發展。截至10月7日,氣象干旱發展至華南大部、江南中南部及云南北部等地,中等強度及以上氣象干旱面積達48.9萬平方公里。
“南方是火焰,北方是雨水。”周兵提出,9月以來我國以“暖、濕”氣候為主要特征,主要是受到了東亞夏季風在南撤過程中表現得極其不尋?;驑O端異常的影響。
而展望未來,在今年的雨季進程中,開始偏早的華西秋雨而今尚在,已呈超長待機之勢。
截至10月6日,整個華西秋雨覆蓋區域平均降水量299.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8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北區降水量偏多1.7倍,為歷史同期最多;南區偏多56.5%,為歷史同期第4多。專家提示,汛期尚未結束,仍需防范秋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