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8時,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正式業務化運行,面向全國提供數算一體平臺化服務。這標志著我國氣象部門向著業務與研發高度集約的“云+端”新業態邁出關鍵性一步。
提供數算一體服務,意味著將原本分散各處的氣象數據資源和算法資源匯聚在一處,減少中間環節,實現高效協同。相比過去,各個業務系統不再需要各自存儲所需數據,避免重復存儲、重復傳輸等資源浪費現象。當前,全國各級氣象部門業務系統正加速融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47個國家級業務系統正在融入,其中6個已開展業務運行或試運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部門共計85個業務系統開展應用融入,其中23個已實時運行。
應用融入后,高效協同效益初步顯現: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預測分析系統(CIPAS)融入后,國省間氣候產品不再需要大量反復傳輸,數據分析平均時延降至1.87秒;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基于位置的實況服務系統融入后,每秒可支撐50萬+次服務請求,并可按需在線擴展服務節點;湖北氣象預報服務業務一體化平臺融入后,累計、距平、極值排位等算法性能提升一倍以上;寧夏智能化綜合氣象業務服務共享管理平臺融入后,數據入庫、檢索、統計等整體性能較此前提升約一倍。
目前,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已全面整合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平臺(CIMISS)原有數據、歷史歸檔數據、各類數據集及匯交數據,大幅提升國內外資料序列長度。截至12月15日,數據資料達611種,記錄數2214.9億條,每日新增2.96億條;全球地面、高空、海洋百年序列最遠延伸至1901年,全球飛機報序列由4年延長至43年,雷達基數據序列由2年延長到13年。相比CIMISS,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的重點數據完整性、數據質量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資料元數據信息更完整、質量更準確,特別是風云氣象衛星數據存儲集約和統一應用服務得到進一步推進。
據悉,推進各類氣象業務系統與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深度融合,構建“云+端”新業態,有助于優化流程,潤滑氣象業務鏈條,促進監測、預報、服務業務及管理協同發展。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應用融入走向深入后,各類系統有望加強整合,科研與業務、國家與地方、業務鏈各環節之間將進一步彌合,推動信息系統走向統籌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