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氣象站數據處理
自動氣象站是由電子設備或計算機控制的自動進行氣象觀測和資料收集傳輸的氣象站,是一種自動收集、處理、存儲或傳輸氣象信息的裝置[1]。它每隔一定時間,就會自動采集一次氣象數據,實現了對多種氣象數據的實時觀測,并將觀測的數據實時傳輸到控制終端,減輕了人工觀測的勞動強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自從自動氣象站投入使用以來,很多學者對其數據能更好地使用進行了研究,主要是數據的質量控制、處理以及維護等。數據的質量控制包括2種:一種是對歷史數據的質量控制;另一種是實時質量控制。世界氣象組織認為,自動氣象站資料實時質量控制應在2個層面控制:一是在觀測臺站進行基本質量控制,如王建莊等[2]在觀測臺站做過實時質量控制;二是在數據處理中心進行,如王海軍等[3]對數據處理中心做過實時質量控制。本文是對歷史數據進行質量控制。
目前,氣象數據處理常見的方法是用程序對自動氣象站數據進行處理,從而減輕了數據使用者從氣象數據源文件中提取各種主要氣象信息的工作量。高杰等應用C++語言開發研制自動氣象站數據質量檢查系統;冉桂平等應用Visual Basic 6.0與SQL Server 2000相結合,采用SQL結構化數據查詢語言,建立起基于C/S方式地自動氣象站資料綜合管理應用系統;謝光等基于VB.NET技術研究了地面自動氣象站數據庫;張秀英等應用C#語言結合SQL Server 2000數據庫開發研制烏海兩要素自動氣象站數據接收系統。
自動氣象站采集的數據是以.txt的形式保存的,每隔10 min傳輸1次。文本文件格式的數據不利于進行計算、統計等,而氣象要素多、數據量大,如何能更好地處理大量數據,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更多關于自動氣象站內容可詳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