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氣象站的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大部分都由自動氣象站數據采集設備(通常所說的自動氣象站)和數據接收處理中心兩部分組成自動氣象站系統。自動氣象站數據采集設備主要有傳感器單元、連接電纜、數據采集器、供電單元和通訊單元五個部分組成。自動氣象站是通過微處理器進行實時控制和采集處理的。隨著氣象要素的變化,各個相應傳感器輸出的電量也產生變化,這種變化由數據采集器采集,并進行線性化和定標處理,實現工程量到要素的轉換,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通過預處理后得出各個氣象要素的實時值,再傳輸到主控微機,并實時顯示。
自動氣象站數據采集是通過傳感器獲得的,由于數據的傳輸是微電流信號,所以經過采集器到計算機的信號對電磁環境十分敏感。惡劣的電磁環境會嚴重影響信號的傳輸乃至使信號失真。從傳感器到采集器,再從采集器到計算機,傳輸線一般>40 m,而且數據傳輸線與電源線、接地線等是處在幾乎相同的電磁環境,相互之間存在一定的影響。作為測風用的風傳感器一般距離地面的高度在10 m~12 m以上,是所有傳感器中最容易收集雷電信號的部件,而且數據傳輸線很難做到電磁屏蔽?,F行設計的自動氣象站信號采集器雖然設置了防雷模塊過濾可能的雷電信號,但由于是參照程控電話防雷的參數設計,事實上不能很有效地防雷,大多數的雷擊個例已說明問題。盡管后來設計的采集器從室外移至室內,但傳感器和傳輸路徑和環境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采集器的采集核心在雷電信號面前仍然敏感和脆弱。
更多關于自動氣象站信息可詳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