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立健全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的地形面積比較大,自然條件也比較復雜,每一個地方的頻繁的自然災害也不一樣,地方性政府的應急機制和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針對的重點也不一樣,國家氣象災害防御部門在管理和監督工作上比較困難,無法對每一個區域實行監測和防御,這就要求國家政府針對氣象災害問題,應該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報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各級政府在氣象災害監測和防御中的職責和任務,將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從法律法規體系中強化氣象災害的監測防御規劃、預警信息的發布、應急機制的完善以及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的基礎性作用,加強不同區域的氣象災害預防措施。從法律法規的強制規定中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的建設,最大限度降低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證生活經濟的穩定發展。
其次,加強多部門之間的聯合和信息共享
氣象災害影響范圍比較大,造成的損失也比較大,在進行氣象災害應急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合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在進行氣象災害監測預報工作的時候,必須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制定重大氣象災害的專項應急預案,提高對重大氣象災害的應對能力,對現有的氣象災害防御措施進行優化,建立完善的信息平臺,保證氣象災害應急工作中,各方面的資源能夠順利調配,同時也能夠實現部門之間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實現對氣象監測信息的實時交換和變更,保證氣象災害預報人員能夠正確分析氣象情況。因此,加強氣象災害的監測和預報服務的建設,必須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合和信息共享。
最后,加強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
對氣象災害進行防御和及時作出應急反應,必須加強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這是相關部門工作的重點,也是做好防災、減災和避災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要制定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建設的規劃以及氣象災害衍生出的其它災害的防御規劃,健全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網絡,提高綜合監測能力,不斷提升應對氣象災害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減少氣象災害中出現的損失,保證農業的順利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加強氣象災害的綜合監測,實現對氣象災害監測預報服務的建設。
總之,現階段針對我國出現的氣象災害,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辦法進行防御,或者及時對災情進行應急,最大限度減少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損失。在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中,相關部門要加強科學研究的力度,要適當地借鑒和參考國外優秀的氣象災害防御辦法,努力提高對氣象災害事件的預報準確度,完善應急機制,努力提高對氣象災害的預報和服務時效,做好對可能發生氣象災害的影響程度和范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