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氣象科普的現狀
目前校園氣象科普主要是通過氣象科普作品、校園氣象站、氣 象科技活動來展開的。有些氣象科普比較深入的學校已經將氣象作為學校的特色教育加以建設,形成更佳的校園氣象科普氛圍,達到了更好的效果。
氣象科普作品
這類作品大都由教育專家和氣象科學專家所著,增加氣象知識,拓寬氣象視野,提高氣象意識,補充延伸中小學教科書課本內容,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從歷史角度看,不同時期的校園氣象科普作品,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的確曾經發揮過巨大的作 用。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高端發達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學 生對氣象知識的掌握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和豐富,對氣象科普知識的紙媒表達形式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校園氣象站
為了讓學生參與到氣象科普中來,更深刻地體會氣象科學方法,學習氣象科學的嚴謹和探索精神,一些學校建立了校園氣象站,在學生中開展氣象觀測活動,不僅深化氣象科普內容,也培養了他們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校園氣象站從原先使用簡易器具的簡單觀測發展成按照地《 面 氣象觀測規范》建設的地面氣象人工觀測站、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站、 地面氣象綜合觀測站、大型校園地面氣象觀測站等四大規模類型, 呈現出適應現代教育和現代科技發展要求的格局態勢。
氣象科技活動
氣象科技活動已經打破校園圍墻,結合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的 運用,從原始的課外活動、團隊活動項目升華為科學實驗、科學探究 的方式。氣象部門以“3.23世界氣象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為契機,開展專題講座、發放宣傳材料、參觀氣象站等,邀請學生走近氣象,感受氣象魅力,另外也安排氣象科技人員走進校園,提高氣象宣傳廣度和深度。
目前,我國校園氣象科普傳播媒介雖然已經有諸多品種,氣象 科普宣傳已經進行了多年,既有媒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已經沒有剛開始大了,而且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已經有很大的提高,在現在的狀況下,就需要有更新穎的途徑去進行氣象科普宣傳,才能緊跟大 眾科普傳播媒介的步伐和前進速度。作為學校本身也有進一步增加 氣象科普傳播媒介的需求。
更多關于校園氣象站或校園氣象科普內容可詳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