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大范圍會談于6月10日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會議。圖片源自新華網
風云二號氣象衛星能提供哪些服務?
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召開前夕,我國剛剛發射了風云二號的最后一顆衛星——風云二號H星。目前,風云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包括E星、F星、G星、H星在內,共有4顆星還在運行。
經過近5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了17顆風云氣象衛星,目前8顆風云氣象衛星在運行,形成了“多星在軌、互為備份、統籌運行、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圖片源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目前,風云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已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同時,在風云二號H星發射之前,覆蓋印度洋區域的歐洲靜止氣象衛星已處于壽命末期,未來將出現靜止氣象衛星監測的空白區。
世界氣象組織及亞太空間組織向我國提出,希望中國能將新發射的風云二號H星定點位置向西部布局,擴大風云系列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監測范圍。
此要求提出后,國防科工局、中國氣象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簽署風云氣象衛星應用合作意向書,正式確定將H星定點位置西移7.5°
風云二號H星成“援外主力衛星”
風云二號H星定點在該軌道位置后,不僅進一步加強了我國天氣系統上游的監測,還可對上海合作組織各方所在區域形成有效覆蓋,對各國氣象防災減災作出重要貢獻。
風云二號H星覆蓋區域圖。
圖片源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不僅如此,風云二號H星還首次實現了中國靜止氣象衛星對大洋洲到中非范圍內地球三分之一區域的持續觀測,可以為西亞、中亞、非洲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提供良好的觀測視角和定制化的高頻次區域觀測。
其主要載荷包括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可提供實時云圖以及晴空大氣輻射、云導風、沙塵等數十種遙感產品,為天氣預報、災害預警和環境監測等提供參考資料,也可豐富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的數據來源。
風云二號氣象衛星將惠及哪些國家?
上海合作組織各方多位于“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根據國際災害數據庫的統計,“一帶一路”沿線高山、沙漠、海洋等無人區較多,氣象資料缺乏,自然災害嚴重,相對災害損失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以上,且以氣象災害居多。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color: rgb(51, 51, 51);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letter-spacing: 0.48px; font-f